4月23日,一个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云南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组成的科研团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首次实现了地月空间轨道卫星激光测距。利用云南天文台1.2米望远镜激光测距系统,科研人员成功探测到位于远距离逆行轨道(DRO-A)上卫星单角锥反射器的激光回波信号,测得星地距离约为35万公里。
此次里程碑式的试验属于中国科学院地月空间远距离逆行轨道探索研究A类先导专项规划的一部分,旨在测试和验证新技术在地月空间探索中的应用。云南天文台负责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的研制工作,而上海天文台则承担了星载单角锥反射器的研制任务。通过采用近红外激光测距技术,并对光学结构、系统效率、测距控制技术等关键环节进行优化,科研团队最终成功捕获到了来自DRO-A卫星的激光回波光子。
“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对地月空间卫星的高精度激光测距,为未来深空探测任务的轨道测定与导航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云南天文台研究员李语强表示。他强调,此次测距不仅验证了我国深空激光测距技术的成熟度,也为后续的深空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展示了该技术能够应用于卫星、空间碎片以及月面反射器等多种空间目标的测距工作。
展望未来,研究团队计划组织更多观测站参与实验,以进一步提升地面系统的测距性能,并致力于改进单角锥反射器的设计。此外,还将发展天基卫星激光测距和时差测量的新技术,持续巩固和提升我国在地月空间探索领域的技术优势。
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在深空卫星激光测距技术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未来的深空探索开辟了新的可能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更多的科学奇迹将在太空中被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