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工科技中央研究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携手,共同见证了中国首台全天候激光智能除草机器人的成功落地。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在智能农业机械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为绿色、高效、精准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国内首创,全天候作业引领环保除草新风尚
该款全天候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秉持“环境零污染、土地零破坏、昼夜作业”的设计理念,通过集成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和先进的多目标靶点定位算法,实现了对杂草的精准识别与高效清除,同时保证了作物的完好无损,避免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为土壤健康与环境保护树立了新标杆。目前,该机器人已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的农田中展开实地试验,初步验证了其在复杂农业环境下的高效性能。
产学研深度融合,共筑农业现代化基石
此次合作是哈工大机器人实验室与华工科技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上的又一典范。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强调,企业应积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通过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促进科技与产业的紧密互动,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贡献力量。
“激光+AI+机器人”开辟产业新蓝海
此款机器人所搭载的AI杂草识别系统,借助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技术,即便在复杂多变的光照和天气条件下,也能实现对农作物与杂草的快速、精确识别,展现了卓越的稳定性和作业效率。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是AI与农业融合的关键进展,更是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绿色农业转型的重要举措。
随着“AI+农业”模式的不断深化,中国农业正步入一个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时代。全天候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的成功应用,不仅预示着我国在农业自动化、智能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也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方案”。
在这场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中,中国首台激光智能除草机器人的落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的象征,更是对农业现代化未来的一次美好展望。随着更多此类高科技产品的推广与应用,一幅绿色、高效、智能的农业图景正在徐徐展开,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激光智能除草机器人工作原理介绍
激光智能除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能激光束对杂草进行精确照射,通过光热效应瞬间将杂草的细胞组织加热至高温,导致水分迅速蒸发和细胞结构破坏,从而使杂草因脱水和组织受损而死亡。这个过程是一种物理性的非接触式除草方法,具有高度的精准性和选择性,能够在不损害作物的情况下有效清除杂草。
精准定位:激光除草系统通常集成有高分辨率摄像头、图像识别软件以及GPS定位技术,能够自动识别作物与杂草。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机器能够区分作物和杂草,即使在作物生长初期也能准确辨认,从而仅对杂草发射激光。
动态调整:为了适应不同的杂草密度和作物生长状态,激光系统需具备动态调整激光的功率和照射时间的能力,确保既能有效杀灭杂草,又不伤害作物和土壤微生物。
多目标靶点定位:通过复杂的算法,激光除草机器人能够同时处理多个目标,即在一次扫描中识别并处理多株杂草,提高作业效率。
时延误差补偿:在移动过程中,为确保激光精确命中目标,系统需实施动态时延误差补偿算法,修正由于机器行进、风偏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瞄准偏差。
环境适应性:全天候工作的激光除草机器人设计有防尘防水功能,能在各种天气条件下作业,且激光束不受光线条件限制,可以在夜间或阴天有效工作。
环保节能:与传统化学除草相比,激光除草避免了化学药剂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土壤残留,是一种更为环保的除草方式。同时,虽然初期投资较高,但长期运营成本较低,节约了人力和物力。
CTNT中为检验作为一家专业的激光设备检测认证机构,期待看到更多激光+成果通过产学研实现真正的应用和落地。